-- 會員 / 註冊 --  
 帳號:
 密碼:
  | 註冊 | 忘記密碼
3/26 新書到! 3/19 新書到! 3/14 新書到! 12/12 新書到!
購書流程Q & A站務留言版客服信箱
3ds MaxMayaRhinoAfter EffectsSketchUpZBrushPainterUnity
PhotoShopAutoCadMasterCamSolidWorksCreoUGRevitNuke
C#CC++Java遊戲程式Linux嵌入式PLCFPGAMatlab
駭客資料庫搜索引擎影像處理FluentVR+ARANSYS深度學習
單晶片AVROpenGLArduinoRaspberry Pi電路設計CadenceProtel
HadoopPythonStm32CortexLabview手機程式AndroidiPhone
可查書名,作者,ISBN,3dwoo書號
詳細書籍分類

繪制進程圖——可視化D++語言(第1冊)

( 簡體 字)
作者:楊章偉,唐同誥類別:1. -> 程式設計 -> 綜合
譯者: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繪制進程圖——可視化D++語言(第1冊) 3dWoo書號: 36428
詢問書籍請說出此書號!

有庫存
NT售價: 145

出版日:8/1/2013
頁數:180
光碟數:0
站長推薦:
印刷:黑白印刷語系: ( 簡體 版 )
加入購物車 加到我的最愛
(請先登入會員)
ISBN:9787121211409
作者序 | 譯者序 | 前言 | 內容簡介 | 目錄 | 
(簡體書上所述之下載連結耗時費功, 恕不適用在台灣, 若讀者需要請自行嘗試, 恕不保證)
作者序:

譯者序:

前言:

計算機軟件技術發展至今,理應普及軟件制作技術,使各個知識領域的人員都能參與進來,就像人人都能學開汽車一樣,人人都能為其熟悉的領域自主制作軟件,將軟件應用范圍擴大至生活的各個領域。
目前,計算機已經幫助各行各業實現了生產全自動化,為何計算機還不能使軟件生產本身或至少能使極為廣泛需求的“企事業管理應用軟件”代碼生成自動化呢?也就是說,30多年來為何軟件的設計說明書(簡稱模型)還不能直接自動轉換成程序代碼(軟件產品)呢?這種現象正如Software Development雜志〔2006年4月卷。14日,第4期〕指出的:“實施模型到代碼和模型到模型轉換的任務,還需要做一些工作。”顯然,要達到上述要求,需要對現有的軟件工程技術進行一些革新,而不是簡單地修補。
我們知道,以現代工程化方法建造一幢大樓,大樓是什么樣子完全取決于設計文件,而不依賴于誰去做。一種先進的軟件制作技術也應該是這樣。同樣一份軟件設計文件,由不同的軟件公司產生的軟件應該完全一樣。這種機械化、工程化的制作過程才真正實現了軟件工程化(Software Engineering)的原旨,但現在還沒完全做到。

可以想象:若干年后,當一位客戶用一種高度清晰直覺的“軟件設計與開發自動化”語言寫出他所需要的軟件的設計文件之后,這份設計文件又能馬上自動地構建一個“高可靠、高運速的軟件”,即一個已編譯好的高運速的計算機軟件產品,這是何等吸引人啊!以這種可視化、自動化方式生成的軟件技術,顯然是一種“直觀—易理解,設計—易修改,模塊—可移植,產品本身不用維護”的最理想的工程化的軟件生產技術。
上述的想象力似乎是過度超前時代了,但是本書介紹的“可視化D++語言”是正朝這方面努力的一種“軟件設計與開發自動化”的技術。這種基于SDDA技術的可視化D++語言,從2001年起正式開始編程,經過10年以上以日繼夜的研制開發,才使這一種新思想、新技術得以完美實現。
“可視化D++語言”最初打算用于自動生成一種HP-Unix的“客戶端服務器分布式系統”的應用軟件。后來,為了證實該技術的強大潛能,改為用“可視化D++語言”去自動產生一種最為復雜的且集成“運算邏輯控制、數據庫調用、視窗界面操作”為一整體的Windows應用軟件產品。
當然,對不同的操作系統里運行的應用軟件,以及對采用不同“軟件構架技術”的應用軟件,“可視化D++語言”和它的集成開發環境應有不同的版本。目前的這一個Windows版本主要是為了大量需要的視窗式的企事業管理應用軟件而做的。為簡潔起見,我們把可視化D++語言和它的編輯及翻譯工具一起,稱為一個SDDA系統[這里是縮寫,軟件(S)、設計(D)、開發(D)、自動化(A)]。
為了幫助大家使用可視化D++語言(又稱視覺化D++語言)去設計開發軟件產品,我們計劃出版三本書,每本書都附有學習軟件(本書只用繪制進程圖的部分,其他選單不要用,以免出錯),以幫助大家快速全面掌握該技術。

(1)繪制進程圖——可視化D++語言(第1冊)。
(例如,企業或行政管理人員學了第一節與第二節后,就能畫出實用的“工作計劃流程圖”。)
(2)視窗軟件設計和開發自動化——可視化D++語言(第2冊)。
(3)互聯網服務器軟件設計和開發自動化——可視化D++語言(第3冊)。
總的來說,可視化D++語言定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目標:讓只有中學文化水平的讀者也能學習和使用書中介紹的軟件設計知識。當然,如果讀者有企業管理知識,就能用“可視化D++語言” 設計更為復雜的企事業管理應用軟件;如果讀者是軟件專業人員,他們就應該積累一些新的“模塊”軟件到他們的可視化D++語言的模塊庫中,從而能有效設計更為大型的軟件產品。
展望未來幾十年,當人們學了這樣的軟件制作技術之后,制作企事業管理應用軟件的工作量大為減少。一般的企事業管理應用軟件不一定需要大團隊作戰,兩三個新老結合的軟件專業人員加上幾個服務人員就能獨立地開一個企事業管理應用軟件的“快餐店”,快速優質提供大、中、小各類應用軟件。大型應用軟件公司將從“軟件制作流水線”轉向逐步實行“軟件設計流水線”。當然,計算機理論語言學者也得從“探討程序編碼的正確性”轉向“探討軟件系統的設計的正確與合理性”。
本書第1章主要是對名詞的概念性介紹,以后用到時再加深對這些概念的了解。但從第2章起,讀者必須跟隨示例展示的每一個步驟,親自動手模仿一下,那就什么都清楚了,而且真正學會了使用。切記!學習使用軟件不是學習作詩填詞,讀者不必糾纏于課本上文字的精確推敲,而是要動手模仿。另外,對于提到的專用名詞,了解它們的原意后閱讀就不困難了,“物件”的原意是指對象和目標物,而“進程”的原意是指工程任務和操作過程。

最后,我們介紹一下本書的安排:
(1)第1章和第2章是為那些“希望為自己的工作制訂計劃與畫進程圖”的人而寫的。
(2)第3章至第6章是為那些對“軟件設計”感興趣的初學者而寫的。
(3)附錄A與附錄B的內容僅供一般性了解,以后用到這些內容時還會詳細介紹。
(4)附錄C的內容僅供參考。
內容簡介:

Visual D++語言是一種“圖解式的設計與自動編程”語言,主要用于產生企業應用軟件。本書是介紹Visual D++語言使用的第1冊,主要就Visual D++語言的特點、集成軟件SDDA的簡單使用和自動生成軟件等操作做了具體講解。其中,Visual D++中的進程圖是企業軟件自動設計的核心所在,本書通過多個范例對進程圖的繪制、修改等操作進行了詳細介紹,并在本書附錄中給出了完整進程圖的實例。
本書試圖讓只有中學水平的讀者也能學習和使用書中介紹的知識。因此,本書在內容講解上采用了大量圖形圖像進行輔助,語句表述簡單易懂,同時使用形象化的比喻和范例,方便讀者理解。

目錄:

第1章 可視化D++語言入門 1
1.1 計算機語言的發展歷程 1
1.1.1 計算機語言的演化 1
1.1.2 計算機語言的發展史 3
1.2 可視化D++語言概述 5
1.3 可視化D++語言的集成開發環境 9
1.3.1 物件區 10
1.3.2 進程區 18
1.4 工作進程圖 21
1.4.1 工作進程圖概述 21
1.4.2 工作進程圖示例 23
1.5 小結 25
第2章 繪制工作進程圖 26
2.1 進程 26
2.1.1 添加新的進程節點 26
2.1.2 新建進程節點 27

2.1.3 工作進程圖菜單 30
2.1.4 進程說明書 36
2.1.5 添加進程節點的示范例子 40
2.1.6 隨時保存設計結果 51
2.2 進程之間的狀態聯接線 55
2.2.1 加狀態聯接線 55
2.2.2 開始狀態 61
2.2.3 結束狀態 63
2.2.4 刪除狀態聯接線 68
2.2.5 完成工程項目的所有子進程圖 70
2.2.6 狀態牽手與狀態說明書 76
2.3 設定和查詢進程完成時間 83
2.3.1 時間分析圖實例 83
2.3.2 查詢實際(最長)完成需要時間 85
2.4 小結 86
第3章 程序碼的自動生成 88
3.1 生成一個問候軟件:“你好!” 89
3.2 生成軟件的Class類程序碼 94
3.3 小結 98
第4章 模塊進程的概念 99
4.1 模塊的功能 99
4.2 模塊的自動裝配 101
4.2.1 模塊自動裝配原理 101
4.2.2 模塊自動裝配示例 102
4.3 模塊的人工裝配 109
4.4 小結 113

第5章 算法進程的概念 115
5.1 算法的性能 115
5.2 算法裝配 116
5.2.1 查看算法 116
5.2.2 加載算法 118
5.3 小結 123
第6章 獨立軟件的引用 124
6.1 獨立軟件庫的建立 124
6.2 獨立軟件的引用 126
6.3 小結 135
附錄A 136
A.1 引入變量 136
A.1.1 改變進程分類 136
A.1.2 引入變量 141
A.2 程序指令 144
附錄B 149
附錄C 159
C.1 算法的獨立性能 159
C.1.1 算法的特征 159
C.1.2 算法的引入 160
C.1.3 描述算法 161
C.2 算法分析 163
C.2.1 時間復雜度 163
C.2.2 空間復雜度 165
后記 166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