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 / 註冊 --  
 帳號:
 密碼:
  | 註冊 | 忘記密碼
3/26 新書到! 3/19 新書到! 3/14 新書到! 12/12 新書到!
購書流程Q & A站務留言版客服信箱
3ds MaxMayaRhinoAfter EffectsSketchUpZBrushPainterUnity
PhotoShopAutoCadMasterCamSolidWorksCreoUGRevitNuke
C#CC++Java遊戲程式Linux嵌入式PLCFPGAMatlab
駭客資料庫搜索引擎影像處理FluentVR+ARANSYS深度學習
單晶片AVROpenGLArduinoRaspberry Pi電路設計CadenceProtel
HadoopPythonStm32CortexLabview手機程式AndroidiPhone
可查書名,作者,ISBN,3dwoo書號
詳細書籍分類

3D顯示技術、標準與應用

( 簡體 字)
作者:范科峰,路程,張素兵類別:1. -> 教材 -> 數位影像處理
   2. -> 電子工程 -> 電子電氣
譯者: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3D顯示技術、標準與應用 3dWoo書號: 36253
詢問書籍請說出此書號!

缺書
不接受訂購

出版日:8/1/2013
頁數:180
光碟數:0
站長推薦:
印刷:黑白印刷語系: ( 簡體 版 )
不接受訂購
ISBN:9787121210587
作者序 | 譯者序 | 前言 | 內容簡介 | 目錄 | 
(簡體書上所述之下載連結耗時費功, 恕不適用在台灣, 若讀者需要請自行嘗試, 恕不保證)
作者序:

譯者序:

前言:

早在五千多年前的古埃及,人們就已經有了對3D成像技術的追求。考古發現當時的古埃及人通過對人物形象進行從頭到腳兩次90°轉向的畫法造型使人物具有立體、厚重的飽和感,以求達到人物形象的真實再現。文藝復興時期繪畫透視和雕塑藝術的研究與實踐成果使得人們對三維成像技術的探索有了一個飛躍。進入20世紀40年代,人類便開始嘗試在電影制作中進行兩個畫面立體成像的捕捉,并在50年代、70年代先后涌現出兩次3D熱潮,互補色立體分像電視技術和時分式立體電視技術被得到應用。由于受到制作放映技術方面的局限,觀眾在觀影過程中經常出現頭暈目眩等不適感覺,而當時3D電影的制作過程也較為復雜,所以這兩次3D熱潮持續的時間并不太長。
20世紀90年代至今,科技的發展使得液晶顯示技術日趨成熟化,以液晶、等離子為代表的新一代顯示設備陸續嶄露頭角,多數有關3D成像技術的研究也已集中到基于液晶平板顯示器的裸眼自由立體顯示技術上來,更人性化地為用戶提供立體影像觀賞服務。顯示技術是人類接受外部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3D顯示技術能再現場景的三維信息,提供場景的更為全面、翔實的信息,在3D電視、3D攝錄設備、3D數字電影、醫學、軍事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近年,國內外企業紛紛推出3D電視、3D手機、3D打印等3D顯示終端產品。3D顯示技術廣闊的應用前景已經引起了電子產業、標準化機構、高校以及科研機構的廣泛關注。2010年初,3D電影《阿凡達》的熱映掀起了視聽產業3D化的熱潮。
2011年7月,科技部發布的《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中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中明確包括了“掌握裸眼、非裸眼、真三維和全息等三維顯示的節目源、發射、傳輸、接收、顯示等集成技術”。
然而,目前關于3D顯示的基礎技術、標準,以及產業應用的書籍較少,本書比較系統地介紹了3D顯示技術、標準與應用,重點闡述了3D顯示基礎理論、原理和關鍵技術。并以3D電視系統應用為例,介紹3D顯示目前的發展和實現水平。本書還首次介紹了3D顯示技術標準化國內外最新進展情況,內容新穎、翔實。本書的出版,必將在3D顯示基礎的宣傳普及、理論探討、方法研究以及標準化的對策應用等方面,對我國新型顯示事業的發展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全書分為七章。
第1章為緒論。回顧了3D顯示技術的發展過程、3D顯示技術的總體分類。并說明了3D顯示技術和標準研究的意義。
第2章為3D產業概況。分析了3D顯示的市場狀況。分析了3D顯示產業鏈布局及內容制作、編解碼、傳輸與存儲、顯示等關鍵環節。
第3章介紹3D顯示技術。系統論述了3D顯示技術體系。描述了立體視覺形成原理、裸眼立體顯示技術、真三維立體顯示技術、全息立體顯示技術、3D激光投影顯示技術等的特點。并對3D顯示技術發展趨勢、3D后期制作、3D傳輸等進行了簡要分析。
第4章是3D顯示測試技術。介紹了圖像失真評價理論方法和圖像質量測試系統構成。根據研究的3D測試信號及測試系統,開展3D串擾測試研究。還分析了3D串擾測試、3D可視角測試方法等。
第5章介紹3D顯示技術標準。對國內外3D顯示技術標準進行了綜述。提出了3D顯示標準體系。重點對3D健康安全、3D舒適度標準進行了分析。
第6章介紹3D顯示的應用。分析了3D顯示的商業需求。闡述了3D節目拍攝、制作、存儲、播出和3D廣播電視系統的構成。
第7章為3D顯示技術的發展。對3D顯示技術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
本書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No.61202266)、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No.2012BAI23B07)、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課題(No.2012AA011706)、國家質檢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No.201110233)的資助。在本書的撰寫過程中,范科峰博士撰寫第1章、第2章和第5章,路程博士撰寫第3章、第4章,張素兵博士撰寫第6章和第7章。全書由范科峰、路程、張素兵統稿。
在本書的編輯、整理、校對和出版過程中,得到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院多位同志的大力協助,也得到了天津大學侯春萍教授、深圳TCL新技術公司陳光明高工、中國立體視像產業聯盟唐斌秘書長等多位同行專家的指導和幫助。他們所付出的大量辛勤努力和工作,使得本書得以順利出版,在此表示衷心感謝!
盡管本書編著人員做了較大的努力,但是由于編寫時間緊、內容多、涉及面廣,加之水平和經驗所限,書中難免有疏漏和不妥之處,敬請同行專家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著者
于工信部電子標準化科技園
2013年5月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取材全面、新穎,涵蓋了3D顯示核心內容,同時還介紹了3D顯示領域大量最新國內外技術標準進展情況,并對3D廣播電視系統進行介紹,深入淺出,適于各類讀者進行應用實踐。本書實用性強,體系完整,適用面廣,既可以作為高等學校信號處理、計算機、自動化專業的參考教材,也可作為新型顯示、廣播電視、數字媒體及虛擬現實,尤其3D顯示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行業管理人員的參考資料。

目錄:

第1章 緒論 / 1
1.1 3D顯示技術的歷史進程 / 2
1.1.1 顯示技術的出現 / 2
1.1.2 3D顯示技術的出現 / 3
1.2 3D顯示技術的總體分類 / 7
1.3 3D顯示技術與標準研究的意義 / 10
第2章 3D產業概況 / 15
2.1 前言 / 16
2.2 3D顯示市場狀況 / 17
2.2.1 產品類型 / 18
2.2.2 新型應用 / 20
2.2.3 產業規模 / 23
2.3 3D顯示產業鏈布局及其關鍵環節 / 23
2.3.1 知識產權情況 / 24
2.3.2 3D內容制作 / 26
2.3.3 3D編解碼 / 29
2.3.4 3D傳輸與存儲 / 31
2.3.5 3D顯示終端 / 32
2.3.6 立體電視研究展望 / 35
第3章 3D顯示技術 / 39
3.1 3D顯示技術體系 / 41
3.2 立體視覺形成 / 43
3.2.1 生理立體視覺 / 43
3.2.2 心理立體視覺 / 48
3.3 裸眼3D顯示技術 / 50
3.4 真三維3D顯示技術 / 54
3.5 全息3D顯示技術 / 56
3.5.1 全息3D顯示技術原理及特點 / 58
3.5.2 全息3D顯示技術應用 / 60
3.6 3D激光投影 / 63
3.6.1 3D激光投影的優點 / 63
3.6.2 3D激光投影的前景 / 64
3.7 3D顯示技術發展趨勢 / 64
3.8 3D內容后期制作技術 / 65
3.9 2D轉3D技術 / 66
3.10 3D信號的編碼與傳輸技術 / 68
3.10.1 MVC技術 / 68
3.10.2 HDMI1.4技術 / 70
3.11 參考文獻 / 73
第4章 顯示測試技術 / 75
4.1 圖像失真評價理論 / 76
4.1.1 2D顯示系統失真評價 / 76
4.1.2 3D顯示系統失真評價 / 78
4.2 圖像質量測試系統 / 81
4.2.1 傳統圖像質量測試信號 / 81
4.2.2 立體測試信號 / 86
4.2.3 立體和超高清測試設備 / 89
4.3 3D顯示串擾測試 / 91
4.3.1 串擾定義和術語 / 92
4.3.2 串擾測試系統 / 94
4.3.3 中間灰階串擾測試技術 / 97
4.4 3D圖像質量閃爍測試 / 102
4.4.1 閃爍的定義和產生原因 / 102
4.4.2 閃爍測試系統 / 105
4.4.3 數據處理與分析 / 106
4.5 3D顯示可視角測試 / 107
4.6 參考文獻 / 109
第5章 3D顯示技術標準 / 111
5.1 3D顯示技術標準概述 / 112
5.1.1 國內3D電視標準化現狀 / 113
5.1.2 國外3D電視標準化現狀 / 115
5.2 標準體系 / 116
5.3 視頻預處理 / 120
5.4 3D電視描述符 / 121
5.4.1 3D電視描述符 / 121
5.4.2 視頻3D深度范圍描述符 / 124
5.5 3D健康安全 / 126
5.5.1 收看距離 / 126
5.5.2 適當的收看姿勢 / 126
5.5.3 適當的收看角度 / 126
5.5.4 立體效果成立確認 / 127
5.5.5 收看時間 / 128
5.5.6 收看年齡 / 128
5.5.7 收看人注意事項 / 128
5.6 3D舒適度標準 / 129
5.6.1 3D電視健康影響因素及技術指標探討 / 130
5.6.2 性能要求舉例 / 133
5.7 參考文獻 / 138
第6章 3D顯示的應用 / 139
6.1 3D顯示的商業需求 / 140
6.2 節目拍攝 / 141
6.2.1 拍攝方式 / 141
6.2.2 拍攝流程 / 143
6.2.3 拍攝建議 / 145
6.2.4 3D拍攝方法 / 146
6.3 后期制作 / 152
6.3.1 后期制作流程 / 152
6.3.2 制作安全 / 154
6.4 節目存儲 / 156
6.4.1 拍攝記錄 / 156
6.4.2 制作存儲 / 156
6.5 節目播出 / 157
6.5.1 播出系統方案 / 157
6.5.2 播出臺標和圖文字幕 / 158
6.6 3D廣播電視 / 159
6.6.1 國內3D廣播電視發展現狀 / 159
6.6.2 國際3D廣播電視發展現狀 / 160
6.6.3 3D廣播電視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方向 / 160
6.7 其他應用 / 161
6.8 參考文獻 / 162
第7章 3D顯示技術的發展 / 165
參考文獻 / 168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