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 / 註冊 --  
 帳號:
 密碼:
  | 註冊 | 忘記密碼
3/26 新書到! 3/19 新書到! 3/14 新書到! 12/12 新書到!
購書流程Q & A站務留言版客服信箱
3ds MaxMayaRhinoAfter EffectsSketchUpZBrushPainterUnity
PhotoShopAutoCadMasterCamSolidWorksCreoUGRevitNuke
C#CC++Java遊戲程式Linux嵌入式PLCFPGAMatlab
駭客資料庫搜索引擎影像處理FluentVR+ARANSYS深度學習
單晶片AVROpenGLArduinoRaspberry Pi電路設計CadenceProtel
HadoopPythonStm32CortexLabview手機程式AndroidiPhone
可查書名,作者,ISBN,3dwoo書號
詳細書籍分類

Protel 2004實用教程——原理圖與PCB設計(第3版)

( 簡體 字)
作者:谷樹忠,溫克利,馮雷類別:1. -> 電子工程 -> 電路設計 -> Protel
譯者: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Protel 2004實用教程——原理圖與PCB設計(第3版) 3dWoo書號: 34363
詢問書籍請說出此書號!

缺書
不接受訂購

出版日:11/1/2012
頁數:316
光碟數:0
站長推薦:
印刷:黑白印刷語系: ( 簡體 版 )
不接受訂購
ISBN:9787121189050
作者序 | 譯者序 | 前言 | 內容簡介 | 目錄 | 
(簡體書上所述之下載連結耗時費功, 恕不適用在台灣, 若讀者需要請自行嘗試, 恕不保證)
作者序:

譯者序:

前言:

第3版前言
國內在電子設計自動化(EDA)領域中,《Protel 2004實用教程》是最早面市的教材之一,出書八年多來,市場反應相當強烈。國內許多兄弟院校的相關專業在EDA教學中采用本書作為教材。本書以“實例為主線,編排新穎,結構合理,入門簡單,層次清晰,內容翔實”的特點,受到了廣大師生的好評。
隨著電子工業的發展、教學改革的深入、實用性人才培養的需求以及電子電路設計教學與開發的要求,在第2版的基礎上,進行了修訂。此次修訂,在保持原書風格的基礎上,精簡、加強和調整了部分內容。
1.精簡Protel 2004系統部分
刪減“Protel 2004的安裝與認證”內容。主要原因是,考慮到目前全國大多數高校的相關專業在EDA教學前已經完成了對相關學生計算機操作的教學,且“軟件的安裝與認證”是其教學內容一部分。因此,作此刪減。
2.加強PCB設計規則部分
在“PCB設計的基本原則”的章節中,增加“PCB的抗干擾設計原則”和“PCB可測性設計”的內容。主要原因是考慮到目前電子產品的生產實際的需要,即要求電子系統具有抗干擾性和可測性。這也是EDA教學的一個重要的內容。
3.調整了部分內容
將部分章節的內容進行調整。主要是將“電子電路仿真”內容,調整到原理圖設計章節之后,PCB設計章節之前。使上述內容的教學順序與實際電子產品生產的順序更接近。目的是加強該書的實踐性。
參加本次修訂工作的有谷樹忠老師、溫克利老師和馮雷老師。其中第1章、第9章、第10章和附錄由谷樹忠執筆,第2章、第3章、第4章、第5章、第6章、第7章由溫克利執筆,第8章、第11章、第12章、第13章和第14章由馮雷執筆;全書由谷樹忠統稿。同時,張艷芳、王可可、周永方、邵丹陽、曹媛媛、劉成陽、江婉溪、于航、梁啟棟、李軒、呂宗陽、馬天陽也為本書的編校做了很多工作。
由于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疏漏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著者
2012年10月于長春工程學院
內容簡介:

本書以典型的應用示例為主線,介紹Altium公司Protel 2004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軟件的使用方法。
本書詳細講解Protel 2004軟件中原理圖設計、電子電路仿真和印制電路板設計三部分內容。全書共14章,其中,第1章為Protel 2004系統綜述,第2章至第7章為原理圖設計部分,第8章介紹原理圖的層次設計方法,第9章為電子電路仿真部分,第10章至第14章為印制電路板設計部分。

目錄:

第1章 Protel 2004系統 1
1.1 Protel 2004的組成與特點 1
1.1.1 Protel 2004的組成 1
1.1.2 Protel 2004的特點 1
1.2 Protel 2004的運行環境 2
1.3 Protel 2004的界面 3
1.3.1 Protel 2004的主菜單欄 4
1.3.2 Protel 2004的主頁 7
1.3.3 Protel 2004的工作面板 7
1.4 工作面板的操作 8
1.4.1 面板的激活 8
1.4.2 面板的工作狀態 9
1.4.3 面板的選擇及狀態的轉換 10
1.5 Protel 2004的項目 11
1.5.1 項目的打開和編輯 11
1.5.2 新項目的建立 14
1.5.3 項目與文件 16
1.5.4 關閉文件及工作窗口 18
1.6 Prote1 2004資源用戶化 18
1.6.1 編輯菜單 19
1.6.2 創建下拉菜單 22
1.6.3 刪除下拉菜單 23
1.6.4 恢復系統資源 24
1.7 設置系統參數 24
1.7.1 常規參數設置 24
1.7.2 視圖參數設置 25
1.7.3 透明效果設置 26
1.7.4 版本控制選項 27
1.7.5 備份選項設置 27
1.7.6 項目面板視圖設置 28
※練習 29
第2章 原理圖編輯器及參數 30
2.1 啟動原理圖編輯器 30
2.1.1 從【Files】面板中啟動原理圖編輯器 30
2.1.2 從主頁Home中啟動原理圖編輯器 31
2.1.3 從主菜單中啟動原理圖編輯器 32
2.2 原理圖編輯器界面介紹 33
2.3 原理圖編輯器常用菜單 34
2.3.1 【File】菜單 34
2.3.2 【View】菜單 34
2.3.3 【Project】菜單 35
2.3.4 【Help】菜單 36
2.3.5 【Right Mouse Click】菜單 36
2.4 原理圖編輯器界面配置 36
2.5 圖紙參數設置 37
2.5.1 圖紙規格設置 38
2.5.2 圖紙選項設置 39
2.5.3 圖紙柵格設置 40
2.5.4 自動捕獲電氣節點設置 40
2.5.5 快速切換柵格命令 40
2.5.6 填寫圖紙設計信息 41
2.6 原理圖編輯器系統參數設置 42
2.6.1 原理圖參數設置 42
2.6.2 圖形編輯參數設置 44
2.6.3 編譯器參數設置 46
2.6.4 自動變焦參數設置 46
2.6.5 常用圖件默認值參數設置 47
※練習 48
第3章 原理圖設計實例 49
3.1 原理圖設計流程 49
3.2 原理圖的設計 50
3.2.1 創建一個項目 50
3.2.2 創建原理圖文件 51
3.2.3 加載元件庫 52
3.2.4 放置元件 54
3.2.5 放置導線 56
3.2.6 放置電源端子 57
3.3 原理圖的編輯與調整 58
3.3.1 自動標識元件 58
3.3.2 快速自動標識元件和恢復標識 62
3.3.3 直接編輯元件字符型參數 62
3.3.4 添加元件參數 63
3.4 原理圖的檢查 64
3.4.1 編譯參數設置 64
3.4.2 項目編譯與定位錯誤元件 67
3.5 原理圖的報表 68
3.5.1 生成網絡表 69
3.5.2 【Reports】菜單 69
3.5.3 材料清單 69
3.5.4 簡易材料清單 73
3.6 原理圖的輸出 74
3.6.1 設置默認打印參數 74
3.6.2 設置打印機參數 75
3.6.3 打印預覽 75
3.6.4 打印原理圖 76
※練習 76
第4章 原理圖元件庫的使用 77
4.1 元件庫的調用 77
4.1.1 有效元件庫的查看 77
4.1.2 元件庫的搜索 78
4.1.3 元件庫的加載 79
4.1.4 元件庫的卸載 80
4.2 元件庫的編輯管理 80
4.2.1 原理圖元件庫編輯器 81
4.2.2 【Tools】菜單 81
4.2.3 【IEEE Symbols】菜單 83
4.2.4 元件庫編輯管理器 85
4.3 新元件原理圖符號繪制 87
4.4 新建元件庫 91
4.5 生成項目元件庫 92
4.6 生成元件報表 93
4.7 修訂原理圖符號 94
4.8 其他Protel版本庫元件的調用 95
4.8.1 調用Protel 99元件庫 95
4.8.2 創建新集合元件庫 96
※練習 98
第5章 原理圖設計常用工具 99
5.1 原理圖編輯器工具欄簡介 99
5.2 工具欄的使用方法 100
5.3 設置窗口顯示 100
5.3.1 平鋪窗口 101
5.3.2 水平平鋪窗口 102
5.3.3 垂直平鋪窗口 103
5.3.4 恢復默認的窗口層疊顯示狀態 103
5.3.5 在新窗口中打開文件 103
5.3.6 重排設計窗口 103
5.3.7 隱藏文件 104
5.4 工作面板 104
5.4.1 面板標簽簡介 104
5.4.2 剪貼板面板(Clipboard)功能簡介 105
5.4.3 收藏面板(Favorites)功能簡介 106
5.4.4 導航器面板(Navigator)功能簡介 108
5.4.5 列表面板(List)功能簡介 110
5.4.6 圖紙面板(Sheet)功能簡介 113
5.5 導線高亮工具——高亮筆 114
※練習 115
第6章 原理圖編輯常用方法 116
6.1 【Edit】菜單 116
6.2 選取圖件 116
6.2.1 【Select】菜單命令 117
6.2.2 直接選取方法 118
6.2.3 【DeSelect】菜單命令 118
6.3 剪貼圖件 119
6.3.1 剪切 119
6.3.2 復制 119
6.3.3 粘貼 119
6.3.4 陣列粘貼 120
6.4 刪除圖件 120
6.4.1 個體刪除【Delete】命令 120
6.4.2 組合刪除【Clear】命令 120
6.5 移動與排列圖件 121
6.5.1 平移圖件 121
6.5.2 層移圖件 122
6.5.3 排列圖件 122
6.6 剪切導線 123
6.7 平移圖紙 125
6.8 光標跳轉 125
6.9 特殊粘貼命令 126
6.9.1 復寫命令 126
6.9.2 橡皮圖章命令 126
6.10 修改參數 127
6.11 全局編輯 127
6.11.1 原理圖元件的全局編輯 127
6.11.2 字符的全局編輯 130
※練習 132
第7章 原理圖常用圖件及屬性 133
7.1 【Place】菜單 133
7.2 元件放置與其屬性設置 133
7.2.1 元件的放置 133
7.2.2 元件屬性設置 135
7.2.3 屬性分組框各參數及設置 135
7.2.4 圖形分組框各參數及設置 136
7.2.5 參數列表分組框各參數及設置 137
7.2.6 模型列表分組框各參數及設置 137
7.3 導線放置與其屬性設置 140
7.3.1 普通導線放置模式 140
7.3.2 點對點自動布線模式 140
7.3.3 導線屬性設置 141
7.4 總線放置與其屬性設置 142
7.4.1 總線放置 142
7.4.2 總線屬性設置 142
7.5 總線入口放置與其屬性設置 142
7.5.1 總線入口的放置 142
7.5.2 總線入口屬性設置 143
7.6 放置網絡標號與其屬性 143
7.6.1 網絡標號的放置 144
7.6.2 網絡標號屬性設置 144
7.7 節點放置與其屬性設置 145
7.7.1 節點放置 145
7.7.2 節點屬性設置 146
7.8 電源端子放置與其屬性設置 146
7.8.1 電源端子簡介 146
7.8.2 電源端子的放置 147
7.8.3 電源端子屬性設置 147
7.9 放置No ERC指令與其屬性設置 148
7.9.1 No ERC指令的放置 148
7.9.2 No ERC屬性設置 148
7.10 放置注釋文字與其屬性設置 148
7.10.1 注釋文字的放置 148
7.10.2 注釋文字屬性設置 149
※練習 149
第8章 原理圖層次設計 150
8.1 原理圖的層次設計方法 150
8.2 自上而下原理圖層次設計 151
8.2.1 建立母圖 151
8.2.2 建立子圖 151
8.2.3 由子圖符號建立同名原理圖 154
8.2.4 繪制子系統原理圖 155
8.2.5 確立層次關系 156
8.3 自下而上的原理圖層次設計 156
8.3.1 建立項目和原理圖圖紙 156
8.3.2 繪制原理圖 157
8.3.3 由原理圖生成子圖符號 157
8.3.4 確立層次關系 158
8.4 層次電路設計報表 159
8.4.1 元件交叉引用報表 159
8.4.2 層次報表 161
8.4.3 端口引用參考報表 161
※練習 162
第9章 電子電路仿真 163
9.1 仿真的基本概念 163
9.2 仿真的常用元件及屬性 163
9.2.1 常用元件 163
9.2.2 元件仿真屬性編輯 163
9.3 仿真常用激勵源 165
9.3.1 仿真激勵源工具欄 165
9.3.2 仿真激勵源庫 165
9.4 初始狀態的設置 166
9.4.1 定義元件屬性設置初始狀態 166
9.4.2 特殊元件設置初始狀態 167
9.5 仿真器的設置 168
9.5.1 分析設置對話框 168
9.5.2 一般設置 169
9.5.3 瞬態特性分析 169
9.5.4 傅里葉分析 170
9.5.5 交流小信號分析 170
9.5.6 直流分析 170
9.5.7 蒙特卡羅分析 170
9.5.8 參數掃描分析 171
9.5.9 溫度掃描分析 171
9.5.10 傳遞函數分析 171
9.5.11 噪聲分析 171
9.5.12 極點-零點分析 172
9.6 電子電路仿真實例 172
9.6.1 電子電路仿真流程 172
9.6.2 共射極放大電路仿真實例 172
9.6.3 單穩態觸發器電路仿真實例 175
9.6.4 數字電路仿真實例 177
※練習 178
第10章 PCB設計基礎 179
10.1 印制電路板(PCB)的結構 179
10.2 PCB元件封裝 180
10.3 常用元件的封裝 181
10.4 PCB的其他術語 183
10.5 PCB設計的基本原則 184
10.5.1 PCB設計的一般原則 185
10.5.2 PCB的抗干擾設計原則 188
10.5.3 PCB可測性設計 189
10.6 啟動PCB編輯器 189
10.7 PCB編輯器界面與管理 194
10.7.1 PCB編輯器界面 194
10.7.2 【View】菜單 195
10.7.3 編輯區圖件的查找 196
※練習 199
第11章 PCB設計基本操作 200
11.1 PCB編輯器工具欄簡介 200
11.1.1 工具欄的打開與關閉 200
11.1.2 【Place】菜單 201
11.2 放置圖件方法 201
11.2.1 繪制導線 201
11.2.2 放置焊盤 203
11.2.3 放置過孔 204
11.2.4 放置字符串 204
11.2.5 放置位置坐標 206
11.2.6 放置尺寸標注 206
11.2.7 放置元件 208
11.2.8 放置矩形填充 209
11.2.9 放置多邊形填充 210
11.3 圖件的選取/取消選擇 211
11.3.1 選擇方式的種類與功能 211
11.3.2 圖件的選取操作 212
11.3.3 選擇指定的網絡 212
11.3.4 切換圖件的選取狀態 213
11.3.5 圖件的取消選擇 213
11.4 刪除圖件 213
11.5 移動圖件的方式 214
11.6 圖件移動操作方法 214
11.6.1 移動圖件 214
11.6.2 拖動圖件 214
11.6.3 移動元件 215
11.6.4 拖動線段 215
11.6.5 拖動 216
11.6.6 移動已選中的圖件 216
11.6.7 旋轉已選中的圖件 216
11.6.8 分離多邊形填充 216
11.7 跳轉查找圖件 217
11.7.1 跳轉查找方式 217
11.7.2 跳轉查找的操作方法 217
11.8 其他操作命令 218
11.9 特殊粘貼的功能與操作方法 219
11.10 元器件封裝的制作 219
11.10.1 PCB庫文件編輯器 220
11.10.2 【Tools】和【Place】菜單 220
11.10.3 利用向導制作元件封裝 221
11.10.4 自定義制作PCB封裝 225
※練習 228
第12章 PCB編輯器及參數 229
12.1 PCB編輯器參數設置 229
12.1.1 選項(Options)設置 229
12.1.2 顯示“Display”設置 231
12.1.3 顯示/隱藏“Show/Hide”設置 233
12.1.4 默認“Defaults”設置 233
12.2 PCB工作層面 234
12.2.1 工作層面的類型 234
12.2.2 設置工作層面 236
12.3 PCB的板層 237
12.3.1 板層堆棧管理器 237
12.3.2 設置板層 238
12.4 設置環境參數 239
※練習 240
第13章 PCB設計實例 241
13.1 PCB的設計流程 241
13.2 雙面印制電路板設計 242
13.2.1 文件鏈接與命名 243
13.2.2 設置電路板禁止布線區 245
13.2.3 導入數據 245
13.2.4 設定環境參數 248
13.2.5 元件的自動布局 249
13.2.6 調換元件封裝 251
13.2.7 PCB和原理圖文件的雙向更新 253
13.2.8 元件布局的交互調整 255
13.2.9 確定電路板的板形 257
13.2.10 電路板的3D效果圖 258
13.2.11 設置布線規則 258
13.2.12 自動布線 264
13.2.13 手工調整布線 266
13.2.14 加補淚滴 267
13.2.15 放置敷銅 267
13.2.16 網絡的高亮檢查 268
13.2.17 設計規則DRC檢查 268
13.2.18 文件的打印輸出 270
13.3 單面電路板的設計 270
13.4 多層電路板的設計 272
※練習 274
第14章 PCB的設計規則 275
14.1 電氣相關的設計規則 276
14.1.1 安全間距設計規則 276
14.1.2 短路許可設計規則 278
14.1.3 網絡布線檢查設計規則 278
14.1.4 元件引腳連接檢查設計規則 278
14.2 布線相關的設計規則 279
14.2.1 設置導線寬度 279
14.2.2 設置布線方式 279
14.2.3 設置布線次序 281
14.2.4 設置布線板層 281
14.2.5 設置導線轉角方式 281
14.2.6 設置導孔規格 282
14.2.7 特殊器件布線設置 283
14.3 SMD布線相關的設計規則 283
14.3.1 表貼式焊盤引線長度 284
14.3.2 表貼式焊盤與內地層的連接間距 284
14.3.3 表貼式焊盤引出導線寬度 284
14.4 焊盤收縮量相關的設計規則 285
14.4.1 焊盤的收縮量 285
14.4.2 SMD焊盤的收縮量 286
14.5 內層相關的設計規則 286
14.5.1 電源層的連接方式 286
14.5.2 電源層的安全間距 287
14.5.3 敷銅層的連接方式 287
14.6 測試點相關的設計規則 288
14.6.1 測試點規格 288
14.6.2 測試點用法 288
14.7 電路板制造相關的設計規則 289
14.7.1 設置最小環寬 289
14.7.2 設置最小夾角 289
14.7.3 設置最小孔徑 290
14.7.4 板層對許可 290
14.8 高頻電路設計相關的規則 290
14.8.1 導線長度和間距 290
14.8.2 網絡長度 290
14.8.3 匹配網絡長度 291
14.8.4 支線長度 292
14.8.5 SMD焊盤過孔許可 292
14.8.6 導孔數限制 293
14.9 元件布置相關規則 293
14.9.1 元件盒 293
14.9.2 元件間距 294
14.9.3 元件的方向 294
14.9.4 元件的板層 295
14.9.5 網絡的忽略 295
14.9.6 元件的高度 295
14.10 信號完整性分析相關的設計規則 296
※練習 296
附錄A 常用原理圖元件符號與PCB封裝 297
參考文獻 302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