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 / 註冊 --  
 帳號:
 密碼:
  | 註冊 | 忘記密碼
4/1 新書到! 3/25 新書到! 12/20新書到! 12/13 新書到!
購書流程Q & A站務留言版客服信箱
3ds MaxMayaRhinoAfter EffectsSketchUpZBrushPainterUnity
PhotoShopAutoCadMasterCamSolidWorksCreoUGRevitNuke
C#CC++Java遊戲程式Linux嵌入式PLCFPGAMatlab
駭客資料庫搜索引擎影像處理FluentVR+ARANSYS深度學習
單晶片AVROpenGLArduinoRaspberry Pi電路設計CadenceProtel
HadoopPythonStm32CortexLabview手機程式AndroidiPhone
可查書名,作者,ISBN,3dwoo書號
詳細書籍分類

UG NX 6.0模具設計(基礎·案例篇)

( 簡體 字)
作者:陳智慧類別:1. -> 工程繪圖與工程計算 -> UG
譯者:
出版社:中國鐵道出版社UG NX 6.0模具設計(基礎·案例篇) 3dWoo書號: 26803
詢問書籍請說出此書號!

缺書
不接受訂購

出版日:7/1/2010
頁數:332
光碟數:1 (含視頻教學)
站長推薦:
印刷:黑白印刷語系: ( 簡體 版 )
不接受訂購
ISBN:9787113111090
作者序 | 譯者序 | 前言 | 內容簡介 | 目錄 | 
(簡體書上所述之下載連結耗時費功, 恕不適用在台灣, 若讀者需要請自行嘗試, 恕不保證)
作者序:

譯者序:

前言:

UG(Unigraphics)是美國UGS(Unigraphics Solutions)公司推出的CAD/CAM/CAE一體化集成軟件,它是UGS公司的主導產品,是全球應用最普遍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輔助制造、輔助工程(CAD/CAM/CAE)一體化的軟件系統之一,目前已廣泛應用于機械、汽車、航空、電器、化工等各個行業的產品設計、制造與分析等領域。UGS公司是全球著名的MCAD供應商,主要為機械制造企業提供包括從設計、分析到制造應用的UG軟件。隨著實體造型和特征造型技術的日趨成熟,基于三維機械CAD的注塑模CAD軟件已成為注塑模三維CAD系統的典型代表。
目前市場上出現的諸多UG模具設計書籍中,還沒有能完整地介紹使用UG軟件進行從產品設計(產品的修改)到模具設計的系統流程的書籍,尤其是對Mold Wizard模塊介紹得不夠完整,在編寫上存在諸多應用及設計上的盲點,也沒有重點突出模具設計時軟件應用技術與要點,使讀者難以掌握軟件知識的應用要領。
因此,針對上述弊端,本書以產品修改到模具設計的流程為主線,首先介紹在進行模具設計前所做的模型分析及產品修改工作,其次較為詳盡、重點地介紹了Mold Wizard模塊在模具設計中的應用技巧,介紹了許多實際生產中相關的制造技術及基礎知識,使讀者能夠真正地掌握Mold Wizard設計流程,并能夠解決在模具設計中遇到的諸多問題。
本書介紹了UG NX 6.0軟件,其中融入了各行業需要使用的各個模塊,涵蓋了產品設計、工程和制造、結構分析、運動仿真等內容,完全滿足全套產品開發流程中的各種需求,從而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完全數字化的平臺。書中對UG NX 6.0軟件應用模塊中涉及的主要菜單、對話框、工具命令等進行了非常詳細的講解,使初學者能夠快速掌握UG NX 6.0軟件的基本應用技巧。
本書結構嚴謹、分析透徹、實例針對性強,且通俗易懂,不僅可以作為模具設計或計算機輔助設計專業的教科書,也可以作為使用UG從事模具設計的工程人員的自學指導書,書中的設計方法對于其他領域的產品設計亦能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因此,本書不僅適合初學者,而且還適合從UG基礎設計向模具設計過渡的專業設計人員。
◆ 概念性強:講解清晰,每個模具工具命令的應用均附以實例演示。
◆ 結合實踐:采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法為讀者講解模具設計相關知識,使讀者能夠快速理解書中內容,并學以致用。
◆ 立足實際模具設計方案:每一章的模具設計方法盡可能涵蓋現實生活中各種類型的產品模具設計方案。通過實例操作,讀者不僅能夠充分掌握模具設計模塊的基礎知識,而且還能進一步融會貫通,根據不同產品設計出相應的模具。
◆ 準確的參數標注:對圖例中所有重要參數、相關的關鍵環節等都進行了詳細標注,方便讀者快速閱讀,并能夠準確掌握重點。
◆ 清晰流暢的語言描述:內容翔實、選例典型、針對性強,且言簡意賅、清晰流暢、講解透徹,能使讀者快速掌握UG NX 6.0模具設計模塊的應用要領。
◆ 配以DVD視頻講解和大量素材:本書結合實際內容和初學者的學習需要,提供了大量實例文件,以及相關視頻講解內容,對書中的各個重要實例進行了針對性的講解,便于讀者掌握實際操作的流程與技巧。
全書共分10章,各章內容如下:
第1章:介紹UG NX 6.0 入門知識。介紹了UG NX 6.0軟件的基本知識與應用,以及如何安裝UG NX 6.0軟件。
第2章:介紹UG NX 6.0模具操作基礎。主要介紹模具設計相關的基礎知識,包括材料成型技術、模具的分類和結構、模具設計的一般流程、模具設計中應該注意的事項、UG CAD系統在模具設計中的應用及制作零件的一些基本知識。
第3章:介紹UG NX 6.0模具設計初始化。主要介紹模具設計項目準備階段要做的工作。初始化一個項目一般包括裝載產品、設置模具CSYS系、設置收縮率、工件設計和模腔布局等操作。
第4章:介紹UG NX 6.0分模準備。主要介紹了為分型生成型芯和型腔而進行的重要準備工作,包括實體補片、曲面補片、分割方法等。
第5章:介紹UG NX 6.0分型設計。主要介紹注塑模向導分型的基本概念、補片曲面的應用及分型線和分型面的創建等,相關型芯和型腔的生成將在第6章中介紹。
第6章:介紹UG NX 6.0型芯和型腔。主要介紹塑料在模具型腔凝固形成塑件的過程中要得到型腔和型芯所涉及的提取區域,還介紹了使用分割工件得到型腔和型芯、編輯分型面和模型比較與分析功能等。
第7章:介紹UG NX 6.0模架庫設計。主要介紹模架庫中的基本部件及相關操作。
第8章:介紹UG NX 6.0模具標準部件。主要介紹模具設計中經常使用到的標準件,標準件可以廣泛應用于模具設計中,一般情況下,標準模架系列中都配有部分標準零件,例如螺釘、銷釘、回程桿、頂針、導柱和導套等。
第9章:介紹UG NX 6.0模具設計的其他功能。主要介紹完成模具系統設計的其他功能,例如澆口設計、分流道設計、電極設計、冷卻系統設計等。
第10章:介紹UG NX 6.0制作實例。綜合應用UG NX 6.0的繪圖功能創建零件。
書中使用的實例素材可從配套光盤中獲取,讀者對照書中介紹的步驟進行學習,會有很大收獲。
本書由陳智慧編著。作者花費一年的時間,將目前能找到的Mold Wizard資料加以整理,并將實際工作中接觸到的產品模型作為練習,編成本書,為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略盡綿薄之力。
雖然作者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力求敘述準確、完善,但限于作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出現錯誤或疏漏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內容簡介:

作為美國UGS(Unigraphics Solutions)公司的旗艦產品,UG軟件為用戶提供了集成最先進的技術和一流實踐經驗的解決方案,能夠將產品構想付諸實際。本書以UG NX 6.0中文版在模具行業中的應用為出發點,著重于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在循序漸進的教學中,詳細講解了模具設計流程、修補破孔、分型設計、標準件設計、模具成型件設計、澆注和冷卻系統設計等UG NX 6.0模具設計功能,用戶可以由淺入深,逐步學會通過UG NX 6.0的注塑模設計模塊(Mold Wizard)快捷準確地實現模具設計。
目錄:

1.1 UG概述3
1.1.1 UG NX 6.0綜合應用 3
1.1.2 UG軟件的特點6
1.1.3 UG功能模塊6
1.2 UG NX 6.0 的安裝11
1.2.1 安裝UG NX 6.0的系統要求11
1.2.2 UG NX 6.0系統的安裝方法12
1.3 操作界面簡介18
1.3.1 菜單20
1.3.2 工具欄21
1.4 常用工具22
1.4.1 坐標系的操作22
1.4.2 點構造器24
1.4.3 矢量構造器25
1.4.4 類選擇器26
1.5 基本操作28
1.5.1 文件操作28
1.5.2 顯示操作30
1.5.3 圖層操作31
1.6 實例操作:創建圓錐31
2.1 模具概述37
2.1.1 模具計算機輔助設計37
2.1.2 材料成型技術38
2.2 模具的分類與結構41
2.2.1 模具分類41
2.2.2 模具的結構41
2.3 模具設計的一般流程42
2.4 模具設計的注意事項43
2.4.1 分型面注意事項43
2.4.2 符合工藝要求的細節設計 43
2.4.3 滑塊的主要結構43
2.4.4 推件板與推塊的設計 44
2.5 建立制品的三維模型44
2.5.1 創建制品的三維模型 44
2.5.2 定義模具坐標系45
2.5.3 制品收縮率45
2.5.4 定義成型工件45
2.5.5 成型零件的設計過程 45
2.5.6 型腔布局45
2.5.7 模架設計46
2.5.8 典型零件與結構設計 47
2.6 UG NX 6.0建模簡介47
2.7 草圖與曲線47
2.7.1 草圖47
2.7.2 曲線48
2.7.3 由草圖生成一個特征 55
2.8 特征建模63
2.8.1 建模概述63
2.8.2 基準特征64
2.8.3 基本體67
2.8.4 掃掠特征69
2.8.5 成型特征71
2.9 特征操作75
2.9.1 螺紋75
2.9.2 實例特征76
2.9.3 鏡像特征77
2.9.4 抽殼77
2.9.5 縮放體78
2.9.6 修剪體79
2.9.7 分割面79
2.10 實例操作:制作螺絲79
3.1 加載產品模型85
3.1.1 設置項目路徑和名稱 86
3.1.2 裝配克隆87
3.2 設置模具CSYS系90
3.3 收縮率91
3.3.1 收縮率類型92
3.3.2 收縮率選擇步驟92
3.4 設置工件94
3.5 型腔布局96
3.5.1 布局方式97
3.5.2 開始布局98
3.5.3 腔體和重定位100
3.6 多件模布局103
3.7 視圖管理器104
3.8 刪除文件105
3.9 實例操作:模具設計準備過程 105
4.1 分模工具簡介113
4.2 模制部件驗證113
4.2.1 “面”選項卡與“區域”選項卡114
4.2.2 “設置”選項卡與“信息”選項卡116
4.3 實體修補工具119
4.3.1 創建方塊120
4.3.2 分割實體122
4.4 修補工具126
4.4.1 實體補片126
4.4.2 自動孔修補126
4.4.3 曲面補片128
4.4.4 邊緣補片129
4.4.5 裁剪區域補片131
4.5 曲面工具134
4.5.1 現有曲面134
4.5.2 擴大曲面135
4.5.3 面拆分138
4.5.4 分型/補片刪除139
4.6 實例操作:手工修補139
5.1 分型概述145
5.2 補片曲面146
5.3 分型線147
5.3.1 自動搜索分型線147
5.3.2 遍歷環149
5.3.3 編輯分型線152
5.3.4 合并分型線158
5.4 引導線設計161
5.5 分型面164
5.5.1 分型面概述164
5.5.2 創建分型面165
5.5.3 編輯分型面173
5.5.4 添加現有曲面176
5.5.5 刪除分型面176
5.5.6 合并曲面與選擇分型面類型179
5.6 實例操作:花瓶托零件選擇分型面類型180
6.1 分型管理器187
6.2 編輯分型功能195
6.2.1 抑制分型195
6.2.2 模型比較196
6.2.3 交換模型198
6.2.4 備份分型/補片片體200
6.3 實例操作:創建型腔和型芯200
7.1 模架概述209
7.1.1 中小型模架的結構形式210
7.1.2 大型模架的結構形式210
7.1.3 龍記標準模架211
7.1.4 模架的選用215
7.2 模架管理器216
7.3 實例操作:模架添加225
8.1 標準件概述231
8.2 標準件管理器231
8.2.1 標準件管理231
8.2.2 Injection(澆口系統標準件)234
8.2.3 Ejection(頂出系統標準件)235
8.2.4 導向標準件236
8.2.5 Cooling Fittings(冷卻系統標準件)236
8.2.6 滑動237
8.2.7 加載標準件237
8.3 標準件成型238
8.3.1 頂桿成型239
8.3.2 創建腔體240
8.4 滑塊和浮升銷240
8.4.1 滑塊頭的設計241
8.4.2 抽芯的設計241
8.5 物料清單247
8.6 模具圖紙249
8.7 實例操作:設置標準件258
9.1 澆口設計265
9.1.1 澆口設計參數265
9.1.2 側澆口設計269
9.1.3 潛伏式澆口274
9.1.4 點澆口設計276
9.2 分流道設計277
9.2.1 定義引導線串278
9.2.2 在分型面上投影282
9.2.3 創建流道通道282
9.3 MV子鑲塊庫284
9.4 冷卻系統設計285
9.4.1 定義引導線軌跡286
9.4.2 生成冷卻通道287
9.4.3 標準件方式287
9.5 電極設計290
9.5.1 創建包絡體292
9.5.2 創建電極頭293
9.5.3 電極坐標系294
9.5.4 創建電極支承面294
9.5.5 生成電極圖紙295
9.5.6 標準電極296
9.6 實例操作:模具系統設計 296
10.1 設計任務分析305
10.2 初始化項目305
10.2.1 加載產品305
10.2.2 初始化項目307
10.3 分模設計307
10.3.1 模具設計準備過程308
10.3.2 MPV模型驗證309
10.3.3 主分型面設計310
10.3.4 抽取區域面及自動補孔316
10.3.5 創建型腔和型芯 318
10.4 加載模架319
10.4.1 加載模腔319
10.4.2 調整模腔321
序: